
□记者 陈逸麟 朱丽媛
5月15日上午,位于本岛北部海岸的舟山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低空测试基地内,三座停机坪上已经停满了待发的无人机。随着工作人员的操作,无人机腾空而起,向大海飞去,一场测试就此开始。自上个月受聘成为该公司“科技副总”以来,这里成了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洋每天必来的地方。
基地的低空运管一体舱内,王洋正带领一众工作人员仔细盯着大屏上的飞行轨迹,实时复盘,寻找问题。
“下周末,一场全国性的无人机飞行挑战赛的总决赛要在这里举行,我们正在对赛道环境进行测试排查。”王洋说,这次大赛由清华大学主办,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协办,吸引了包括清华、浙大、北航在内的全国150多支高校队伍报名参加。
正是王洋的多方奔走,促成了这场全国性大赛落户舟山。“我们设置了海上搜救和物流配送2条赛道,计划办成国内顶级的场景化无人机赛事。”王洋说,届时行业大咖和高端人才都将齐聚舟山,为舟山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目光和资源,促进技术转化和地区产业升级。
王洋深耕低空具身智能技术领域研究已有10余年,在他看来,舟山具备发展低空经济极佳的自然禀赋。“海洋群岛的地形,为飞行测试提供了各种环境和气象条件,在舟山通过测试的飞机,足以在全国任何地方稳定运行。”王洋说道。
2023年起,作为技术专家,王洋受邀参与了舟山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筹备和舟山市智能网联低空测试基地的筹建,并牵线搭桥帮助招引了翼舟云海、牧星智能、华翼科技等优秀的低空科技企业落户舟山。
今年4月,王洋受聘为舟山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更加深度地参与到公司的运营。
在舟山普陀新兴药业有限公司,新聘任的“科技副总”方旭波的到来,为传统药企解锁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密钥。
15日一上班,省部级领军人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教授方旭波,就已站在企业实验室的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化学反应釜前。这位深耕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多年的学者,正透过观察窗仔细比对反应溶液的色泽与状态。
“现在反应到什么程度了?这个颜色看上去还是比较正常的……”方旭波跟一旁的研究人员交流道。
舟山普陀新兴药业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依托舟山丰富的海洋资源,在甲壳素及氨基葡萄糖系列产品的生产上已具备一定规模与技术基础。但在市场扩张中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技术迭代滞后、工艺稳定性不足等。科技副总的加入,如同为企业装上了“创新引擎”。
在方旭波的助力下,公司迅速攻克了“氨基葡萄糖硫酸盐”药物开发的技术瓶颈,今年4月更是成功获得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原料药号的获得,标志着企业的产品得到了官方认可,具备了进入更广阔市场的资格。”方旭波表示。
“原先我们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方老师到我们这里任科技副总以后,产品附加值飙升30%,直接创收超千万元,带领我们从传统型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公司技术总监傅鹏程介绍。
除了继续大力完善原料药的上市工作外,方旭波团队聚焦甲壳素生产的环保痛点,从完善海洋生物医药氨基葡萄糖全产业链原料源头供给出发,研发农用液化蛋白绿色工艺。这项技术一旦落地,不仅能大幅削减酸碱消耗,还能实现废液循环利用,助力企业向“零碳工厂”转型。“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这也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希望一年后能正式上市。”他表示。
(2025年5月18日《舟山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