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导读

2020年度“学校十件大事”评选结果揭晓

时间:2021-03-23 15:18:05  作者:宣传部  点击:

回首过往,展望未来。2020年是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奋勇拼搏的一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 规划谋篇布局、向“双高建设”冲刺的一年。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攻坚克难,流下了辛劳的汗水,也收获了累累果实。2021年初,学校开展了2020年度“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活动,通过候选大事推荐、微信投票、评审委员联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020年度“学校十件大事”(事件排名不分先后),结果如下: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 总结“十三五”谋划“十四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全校上下多层次、多形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轮训,在学懂弄通活学活用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广泛凝聚起海洋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强大力量,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的海运职教风景。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启动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加强党建引领 学校思政工作成效明显

2020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遵循“两个高质量”工作思路,促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成效显著。

6月,在2020年度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中,港口管理学院教师余娜娜的《青春在战“疫”中闪光——致敬90后、95后战“疫”英雄》荣获教师组二等奖;

航海工程学院学生罗林盛的《青春战疫建功立业新时代》荣获学生组三等奖。

7月,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署名文章《做好“海字号”文章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打造蓝色智库》发表在《舟山日报》理论文章版面。

11月,蚂蚁岛精神研究中心正式在我校揭牌成立,旨在坚持“历史梳理、理论阐述、传播弘扬”的研究布局,着力将中心打造成集理论研究、社科普及为一体,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文化的学术高地和精神家,蚂蚁岛亦新增为学校第十四个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12月,我校申报的“云端思政 疫路相伴”课程案例喜获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同月,由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开展的2019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结果揭晓,经学院初评、学校推荐、省级评审、全国终评等环节,学校2019级石油化工技术专业2班的陈宏同学获评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3.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学校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坚守岗位、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全体师生积极配合,筑牢了疫情防控坚强防线,保障了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营造了稳定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校线上教学方案在省教育厅视频会议上进行交流发言。2月20日学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教学秩序平稳有序,全校共开设线上课程347门,覆盖4691名学生。5月7日-10日,学生分期分批、错峰错时有序返校。

学校师生勇敢逆行,22个党支部393名党员教师,主动承担抗“疫”重担。自2月3日起,学校每天选派8名教师党员志愿者,到结对的桃湾六区北区,协助金鸡山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累计46天,288人次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以陈宏、陈尔栋、翁来勇、孙丹晔等为代表的一批战“疫”优秀志愿者。举办线上船员培训班、开办电商直播技能专项培训班,送教下岛,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

4.主动作为,创新方法 学校船员培训又上新台阶

2020年,学校船员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为了解决疫情防控期间船员的换证培训需求,20204月中旬,学校成为浙江辖区首批获准开展线上船员培训资格的单位后,累计开展线上培训16期,培训330人次。在严格细致落实师资组织与培训、线上教学监督、线上考试组织等各环节工作,并由浙江海事局、舟山海事局全过程实施监督后,从报名材料受理、培训缴费,到学习资料发放、授课、考试与监考、直播视频存储等各环节均为线上实施。学校以“互联网+继续教育”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地方,赢得了航运企业和广大社会船员的一致好评。

学校主动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申请的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1-1航线、1-2航线)等2个新增船员培训项目在4月份得到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正式签发许可,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开展长江至宁波舟山港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点,填补了国内空白。112日,全国首期长江至宁波舟山港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在我校开班,开设有轮机长/轮机员和水手两个班,共27名船员参加,为期十余天,考证成绩良好,对加快推进江海直达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首届石油化工专业学生毕业 服务国家战略人才需求

2020年7月12日,学校石油化工学院2020届石油化工专业83名学生顺利毕业,这也是自2017年9月石油化工学院正式办学后的首届毕业生。这也是学校积极服务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国家战略建设,针对性培养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

6.学校办学条件改善 社会服务中心大楼投入使用

2020年8月,学校社会服务中心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于 2019年7月开工建设。该项目为框架结构,主体高度23米,地上五层,总建筑面积4885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投入使用后,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满足开展社会培训的教育需求,为服务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7.3个项目列入浙江省2019-2020年度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名单,1个项目列入全省“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第二批)暨职业体验基地”名单

2020年10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发布通知,公布了浙江省2019—2020年度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名单。我校申报的国际海员培养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和绿色石化产教融合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成功列入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产教融合驱动下高职石化类专业群专业课程的构建、开发与实施项目成功列入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高产教融合建设质量,持续提升育人价值,提质培优,积极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

12月,我校船舶工程技术劳动实践基地成功入选全省“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第二批)暨职业体验基地”名单。学校将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场所优势、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职业体验,确保中小学劳动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并为全省职业体验类的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做好示范引领作用。

8.学校被评为舟山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2018-2020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对于高校“不失分 得满分”的高标准严要求。全校师生们众志成城,群策群力,主动投身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创建的良好局面。2020年11月25日,在舟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暨再出发动员大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9.提质培优 勇担使命 教师在省高职教学能力比赛取得突破 学校成功入选“双高”

2020年8月30日,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20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上,由海洋旅游学院孔洁、邱燕、胡赛儿、俞萍组建的邮轮实用英语团队的作品《舒心海上假期 贴心服务启航》荣获交通运输大类二等奖;由船舶工程学院蒋仲仁、侯舟波、李献丽组建的船舶机械设计基础团队的作品《知机识窍 固基树本》荣获装备制造大类三等奖,取得了建校以来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2020年12月11日,浙江省教育厅与财政厅公布了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简称省“双高”)名单,我校航海技术专业群列入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我校成功入选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高质量提升办学内涵十大行动计划,开展省督导评估试点等工作,坚定不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稳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学校将继续面向海洋经济,聚焦海洋运输,以深化产教融合、提质培优为突破,以创新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为保障,全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航海技术技能人才,达到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标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治理体系科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10.成功举办浙江自贸试验区“海洋工程技术”国际学术交流论坛

2020年12月19日,我校成功举办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海洋工程技术”国际学术交流论坛。来自国内外海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航运企业、海洋科技企业、相关学会与协会以及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等17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船舶智能制造、无人艇、水下机器人技术、智能航海技术、海洋电子信息技术、船联网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其研究成果和观点,旨在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海洋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推动我国海洋产业的持续发展。(宣传部)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临城新区海天大道268号 邮政编码:316021 EMAIL:zimc@zimc.cn
浙ICP备0601949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