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舟山日报》海潮文艺专刊:南宋有厓山 南明有舟山

时间:2018-07-12 16:37:17  作者:  点击:

南宋有厓山 南明有舟山

文/陈静 摄影/孙峰

 

   近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舟山群岛文化研究中心召开座谈会,舟山一些研究南明历史的学者、教授聚集在一起,探讨舟山的南明历史。厓山,今作崖山。南宋末期的厓山之战直接关系到南宋朝廷的兴亡。而明朝历史上,南明鲁王曾在舟山设立行宫,还有过一段南明抗清的重大历史事件,众多爱国将领的忠骨埋在舟山。
   近代以来,定海、普陀、新城等地相继发现抗清名将张名振的墓穴、墓碑,张肯堂的墓址,黄斌卿题刻墓碑,雪交亭故址碑刻等,这让我们重新回忆起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关于这段发生在舟山的南明历史,很多舟山市民知之甚少,更别说90后、00后,有学者表示,这段历史是舟山海洋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虽然经历过海禁,但是舟山的历史文化一直在延续,并形成独特的海岛抗清历史遗迹。至今,仍可以在舟山找到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文化痕迹和遗址。

南明鲁王行宫设在舟山

隆武元年(1645年)闰六月,浙江的明朝遗臣拥鲁王朱以海监国,是为南明政权之一,这个小朝廷初驻绍兴。
   隆武五年(1649年)十月,鲁王驻跸舟山,建鲁王行宫于镇鳌山麓(现舟山警备区一带),以参将府为“行宫”,宫内井遂名“宫井”。这个南明政权以定海为大本营,与清军打了十余年的拉锯战。
   距离行宫不远的海山公园同归域,埋葬的就是舟山抗清军民18000余人。
   隆武七年(1651年)即顺治八年,辛卯年,清浙闽总督陈锦分三路大军进攻定海。鲁王集团其实早已获悉,却在应战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只派偏师刘世勋固守舟山,鲁王和张名振、南明兵部尚书张苍水等率水师北上攻打吴淞口以牵制清军。本市文史学者孙和军在《望古追思同归域》一文中记述了这段历史:
   农历八月廿二,大雾罩着定海西隅的螺头门,南明守将阮进火攻退敌,不料风反自焚,清兵蜂拥登岸,直逼定海城下。农历九月初二,定海城守军火药耗尽,内奸金允产、邱元吉弃城投敌,引清兵入城。刘世勋等率全城军民进行激烈巷战,因寡不敌众,城陷。待鲁王与张名振回师救援,却在螺头门受潮水阻挡,远眺定海城中火光冲天,知大势已去,只得转航福建沿海,依附郑成功而去。
   城陷当日,清军挨家挨户搜捕,不分军民一概屠杀。定海城血流成河,18000余具尸体累累相枕,井中填满尸骨,大火昼夜不息。史称“辛卯之难”。
   据说,这是当时浙东地区最惨重的一次屠城,也是中国海岛城邑中最惨绝人寰的一次。
   顺治年间的宁波府官员乔钵,将尸骨搜集火化,合葬于龙峰山,竖起一块碑,上书“同归大域”四个字。后来,定海知县缪燧重修同归域。取名“同归域”,意为万民同心、同日捐躯、同归于仁。
   在当天的探讨中,有学者提出,同归域至今保存完好,而鲁王行宫的遗址依旧有迹可循,有没有可能就近在遗址周边设立一个关于南明历史文化的纪念馆,让舟山人知道这段历史,以致不被遗忘。
                           舟山南明历史中的那些英雄人物
   张肯堂、张名振、张煌言(张苍水)被称为南明三忠烈。定海人民北路西侧有一条书院弄,因蓉浦书院的旧址在此而得名,其址原为明东阁大学士张肯堂的府第,庭院内原有雪交亭等建筑物。
   隆武七年(1651年)九月,清军水师在螺头门消灭阮进水师,登陆攻破舟山城。清兵陷城时,张肯堂一家20余口均自尽,张肯堂自己在雪交亭上吊自杀。
   据志书载,雪交亭夹以一梅一梨,开花则两头相接,故谓之“雪交”,隐喻主人的高风亮节。黄宗羲怀念张肯堂和舟山,在家乡余姚仿造雪交亭,并特从舟山雪交亭接种梨树、梅树到余姚雪交亭前以资纪念。道光十八年(1838年)立碑于亭,而原建筑物在“辛卯之难”中焚毁。道光年间的这块“雪交亭故址”石碑,现馆藏于舟山博物馆中。
  1655年,郑成功大会诸军,一度收复舟山。然而,南明忠烈张名振终因国恨家仇,郁积于心,卒于舟山军中。临终前,他遗言所属部卒归张煌言统率,继续抗清。
   张名振当时曾驻军芦花岙,死后墓址选在“芦花岙胡家园”(又称“鲁家园”)。民国《定海县志》等史料载有此事,而“芦花岙胡家园”墓地究竟在何处一直未曾查考,故在1990年6月编写的《普陀县志》上对此也只是“定西侯张名振墓在芦花岙胡家园山麓”等含糊的记述。
  1918年的《申报》曾经两次报道芦花岙发掘张名振墓址墓碑之新闻,可见当时新闻界对此十分重视。当年4月21日的《申报》,以《古碑出土》为题,报道:定海芦花乡南岙四亩墩地方,为明季太师定西侯张名振葬身处,距今二百七十余年,碑碣湮没,墟落虽存,莫有知其邱垅所在者。上年秋间有该乡民人某甲,拟在该处造葬祖茔,招工开掘圹穴,掘至三四尺深处,忽有石碑横卧土中,起出洗之,字迹尚存,题曰“定西侯张名振墓”,旁注“监国永历三年乙未十一月张煌言题”。后经该乡士绅稔为明季先臣碑碣,复命立之,以保存古迹想,亦摩挲金石者所不弃也。
   《申报》报道中所说“永历三年”,实际上是“永历十年”的误写。另据史料载,清末民初该墓已经毁坏,目前只剩土堆和墓碑、残柱。
   上世纪70年代村民建房,将牌坊柱作“牛腿梁”,将墓碑劈成三条当作柱子使用。近几年房屋拆建,又将三块碑条归还堆在山脚。经清洗、拼接,碑文尚可辨,书刻“皇明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太师定西侯侯服张公之墓,永历丙申正月吉旦”字样。落款永历丙申年,查证为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
   张名振的墓地坐南朝北,此处翠竹遍野,环境幽静。现虽剩一个土包,而坟墓痕迹还相当明显。
   当地老百姓说,每年都有专家、学者来这里探访,认为这个墓地的发现有较高历史价值,有人问:“既然都说这个墓地很重要,为什么迟迟不见有相关部门来墓地做一些相关的维修保护措施?
   民族英雄张煌言是南明历史上在舟山的重要人物之一,曾官至南明兵部尚书。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
   在抗击清兵十九年战斗生涯中,他出生入死,转战千里,战功显赫。他被俘后,不为官禄引诱,誓不招降,并写下了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爱国诗《入武村》和浩气长存的《放歌》以明志。六横悬山岛,据传系张煌言最后的栖身之地。
                           挖掘历史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017年4月9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舟山群岛新区迎来自贸区时代!
   舟山的海洋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中。
   与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相比,当前舟山海洋文化的发展还不充分,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和国家级新区的地位相匹配。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国际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区发展软实力。
   加快推进国际海洋文化名城建设,那么舟山的海洋文化到底有哪些?
   早在新石器时代,舟山就已有人居住,创造了神秘灿烂的海洋河姆渡文化。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舟山群岛置翁山县,这是一座积淀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明代海防将领侯继高,明末清初的南明鲁王、张苍水、张名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保卫定海的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舟山拥有众多的英雄人物;普陀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为观音菩萨道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为著名的香会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海天佛国景象,历史传说,安期生、葛洪曾在舟山炼丹求仙,徐福在此东渡日本,这是舟山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良好的海岛生态环境,蓝天、碧海、金沙……这是舟山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旅游资源。
   除此以外,还有渔民画、渔绳结、舟山锣鼓、翁洲走书、布袋木偶……这是极富舟山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倭井潭硬糕,让舟山人知道了抗倭名将戚继光等人的传奇故事;定海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则成为纪念三总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陀山的佛教文化,朱家尖、桃花岛、东极等地的旅游资源更在全国乃至世界闻名,而对舟山的南明历史,舟山人知之甚少,更别说外地游客了。
   南明抗清是舟山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也为舟山留下了一批文物古迹,大大丰富了舟山的历史文化内涵。由于历史原因,南明抗清遗址中目前只有同归域保留相对较完整,因而也显得格外珍贵。由于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同归域1962年被列为舟山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去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浙江”的战略部署,并作为统筹推进“六个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四个舟山”的目标,还提出要推进国际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因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保护好舟山这些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加快推进国际海洋文化名城建设,以文化的力量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走向深蓝、走向世界。
   当天的交流中,研究南明历史的学者、教授提出,我们能不能恢复成仁祠、重建雪交亭、建立南明抗清事迹陈列馆呢?这不仅对现在的舟山国际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下一代也是爱国主义文化教育的体现。发掘舟山南明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精神,这更是舟山建设国际海洋文化名城的一种文化自信。
(2018年7月12日《舟山日报》海潮文艺专刊)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临城新区海天大道268号 邮政编码:316021 EMAIL:zimc@zimc.cn
浙ICP备06019498号        

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