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不能忘却的营救——“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口述辑录》出版,英国历史学家表示—— “中国渔民的抢救行动不应被忘却”

时间:2025-07-01 15:08:49  作者:  点击:

作者:本报记者 黄琳

在浙江舟山东极岛有一座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碑身雕刻着两只紧紧相握的手——一只手来自中国渔民,老茧满布;另一只手来自英国战俘,伤痕累累。那是83年前的一次握手,关于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场惊心动魄的“里斯本丸”营救。两只手背后的故事,被悉数收录进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不能忘却的营救——“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口述辑录》中。

  东极渔民救起384名英军战俘

“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发生在1942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将1800余名英军战俘从香港押往日本,途经舟山东极附近海域时,被潜入的美军潜艇击伤后沉没。危急时刻,东极渔民不顾日军枪林弹雨,救起384名素不相识的英军战俘,成为二战期间中英两国并肩作战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

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英期间以“里斯本丸”营救事件为例,强调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2022年,习近平主席又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鼓励其继续积极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作出贡献。也是2022年,舟山市委提出要深化“里斯本丸”营救事件专题研究,抓紧整理、收集相关史料,建立数据库,特别是对亲历者及其后人的口述历史进行抢救性挖掘,形成更为完整、准确的文献素材和影像资料。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组建“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研究所,由学院副院长夏志刚担任该书主编,牵头成立团队,组织开展口述辑录的采访、翻译、联络、校对工作。还组建了“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研究支持者群”,将国内外关心这一事件的人们团结起来。

“以口述史的方式,尽量收集营救事件相关人员的证言,不仅可以彰扬这一国际人道主义典型案例,将那些朴素的人们载入史册,更为树立正确二战史观提供了鲜活史料。”夏志刚认为,参与营救的东极渔民和战俘幸存者均已过世,以口述整理的方式保存相关记忆,形成便于后续研究的完整、统一的基础史料,尤其必要且迫在眉睫。

“中国渔民的抢救行动不应被忘却。”英国历史学家托尼·班纳姆曾多次到舟山寻访调研,在他看来,没有中国渔民的冒险救助,数百名英军战俘就无法生还。他出版的相关著作也为口述辑录提供了丰富资料。

  亲历者揭秘英俘如何被护送出岛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舟山就陆续有民间热心人士和档案史志专家关注和研究“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并取得了部分非常珍贵的一手访谈资料。团队结合国内历年报道,逐文逐人对相关人物及其口述内容进行清查。

对内,在民国档案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夏志刚理出了一份营救者名单,与其后代建立联系、获取信任,再圈定重点采访人物;对外,团队将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博物馆和散见于网络的各类报道、笔录、档案进行了梳理,选取与营救事件相关的内容,形成较为全面的资料体系。涉及版权内容,也得到了相关博物馆和作者的许可与支持。

“我们还收集了不少幸存者本人、家属、朋友的回忆录,这些资料基本是一手的,可信度非常高。”夏志刚表示,在全面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以“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相关人员为纲,逐一将相关原始口述内容归类汇总,最终从各个侧面汇聚起当时事件的具体面貌。

一些谜团拨云见日,一些真相水落石出。比如,团队考证出护送法伦斯、伊文斯、詹姆斯顿3位英俘逃离东极的完整过程,从东极镇到葫芦岛再到六横岛,有多位渔民和抗日战士的口述可以互证,还有获救者的口述也能相印,历史的细节得以明朗。“英俘如何被护送出岛并转运”“其中护送人员、转移路线、具体时间均互相矛盾或不一”等疑云被一一厘清。

  方言俚语重塑“里斯本丸”号轮廓

历经近3年的访谈整理,《不能忘却的营救——“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口述辑录》出版。全书逾50万字,共采集整理200多人的口述证言,涉及参与营救的中国渔民260余人、幸存的英军战俘40余人以及遇难者10余人,还有国内外的“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研究关注者14人。

面对纷繁庞杂的口述资料,该如何取舍?“因为资料太多,我们没有放更多的图片和文件资料,始终突出口述辑录这一主题。”夏志刚表示,对于舟山渔民,采用了纯方言口语的录入方式,力求保真;对于从国外收集来的一些英俘幸存者口述,也尽量采用了他们的口语和俚语。

“内容的核实和甄别工作极为艰巨。书稿涉及人物众多,在体例、格式、内容、细节等方面要确保整体一致,而且在尊重原始语言风格的基础上要实现文字表达的精准规范,这些都是编辑中的精细活。”该书编辑张婷婷说,图书精益求精,封面设计也颇费心思,纯红色背景寓意希望,书名及作者信息采用仿档案纸文件格式排版体现历史厚重感,主体“里斯本丸”号船影模拟老照片效果处理,象征记忆虽经岁月冲刷却轮廓犹存。

图书共分5个篇章,第一篇是主要救助过程相关人员及口述,选择参与或了解全过程的人员和内容;第二、第三篇是青浜岛、庙子湖岛救助相关人员及口述;第四篇是“里斯本丸”英俘及相关人员口述,以双语版呈现;第五篇采录了多位国内外长期从事“里斯本丸”研究者的口述,有助于了解更多的“场外信息”。

“我们团队还在做一些外文资料的翻译工作,期待有机会获得资助加以出版,更加丰富这一事件的资料。”夏志刚表示,期待进一步深挖“里斯本丸”营救事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搭建以研究交流为基础的国际沟通和理解桥梁。

(2025年7月1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第3版)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临城新区海天大道268号 邮政编码:316021 EMAIL:zimc@zimc.cn
浙ICP备0601949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