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舟山日报》:撩开千年面纱:兰山竟是“大长涂”

时间:2019-07-06 17:04:15  作者:群岛文化研究中心  点击:

撩开千年面纱:兰山竟是“大长涂”

群岛文化研究中心 孙峰

兰秀山,是反映岱山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地名。传宋代苏东坡有诗咏“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这是一首经典的舟山群岛地名诗。实际上后来有文史专家考证,此诗的原作者是元末文人张宪,并非苏东坡。从诗歌中,也可以看出,兰秀山其实是两座“山”的合称,一个是兰山,一个是秀山。秀山,即今岱山县的秀山岛,那么古代的兰山在哪儿呢?清代以来,一直把秀山岛上的一座小山当做兰山,其实不然。古诗中“兰山摇动秀山舞”的兰山,指的是今天的大长涂山岛。

一 康熙《定海县志》的误记

把秀山岛上的一座小山当做兰山,这种说法源自清康熙《定海县志》。

该书在《兰秀山图说》中如此介绍:兰秀山在县治之北。其地本秀山也,又有兰山缀其中。坡公《送冯判官之昌国》诗“兰山摇动秀山舞”,是两山而合名矣。

至于苏东坡诗歌的真伪,这里就不作讨论了。关于兰秀山的地名来源,该书认为“兰山缀其中”,其意即兰山本是海中一座小岛,后来滩涂涨积,兰山就和秀山连起来,大秀山、小兰山,兰山就成为点缀,这两座山合称“兰秀山”。

宋元以前,秀山岛实际上分为秀山、兰山、凤凰山、大双鸾、小双鸾、洞口山和箬帽山等独立海岛,后来滩涂涨积,围海造地,各岛逐渐连成一片。在今秀山岛西南,有两处相对独立的小山丘,一座称小兰山,即今兰山码头一侧。还有一座小山略大,位于箬跳新村的南侧,称为“兰山”。清光绪《定海厅志》之《兰秀山图》明确标绘了这两座小山。一般认为,明末清初,兰山、秀山两岛连为一岛。兰秀山,是秀山岛上兰山、秀山的合称,这一说法源于康熙《定海县志》,后也多被其他志书所采纳。如民国《定海县志》云:“秀山西南相连者为兰山,旧左营兵分驻此,更南为青山,青山距干石览海岸二里半,其间为灌门,水流湍急,不易行舟。”这个所谓“兰山”和秀山相连以后,兰山上曾经驻扎过军队。

然而在古代,这一座兰山的山体面积实在太小(光绪《定海厅志》之《兰秀山图》的兰山位于秀山岛之西南),很难想像古代会有大量居民生活在这样一个面积很小的悬水孤岛,因为这与宋元时期志书所记载的“兰山”差距太大。宋元时期志书所记载的“兰山”,绝非今日秀山岛之“兰山”。

二 宋元时期的兰山,是一个人口集聚的岛屿

“兰山”地名的记载,可能最早还是在北宋,这一古地名也有近千年历史了。有一位北宋时期的日僧成寻,于熙宁五年(1072)春来华,其在所著《参天台五台山记》中提到“栏山”,也即兰山之谐音。其云“四月一日庚戌辰时,依北风吹,出船。申时,着袋山,在随稍山西山也。有人家。东南有栏山,有人家。虽有顺风,依潮向,止船已了。七时行法修了”。据我市地名学者王建富老师考证,随稍山即小长涂山,栏山即大长涂山。“栏山”之得名,缘其岛形狭长,呈东西走向横亘在群岛中部。

南宋宝庆《昌国县志》载有《昌国县境图》,该图清清楚楚地标绘有兰山岛的地理位置和岛上的相关设施。

关于地理位置,其位于长涂岛的东侧。从古地图上看,岱山、秀山、长涂、兰山,依次自西向东排列,再往东南就是梅岑山(即今普陀山)。南宋乾道年间的《四明图经》也记载“长涂山在县东北二百八十里,兰山在县东北三百里”。结合现在的地图看,大、小长涂山岛往东南,至普陀山方向,基本没有面积较大、人口规模较大的岛屿。按此推断,宋代的长涂山,指的是今小长涂山岛,而其东侧的兰山,就是今天的大长涂山岛。

查《昌国县境图》,兰山岛上标注有两个地名,保安院和厉岙坊,从两个地名的分析看,这个兰山岛是岱山以东诸岛的核心所在,也是古代人口集聚的渔村。

保安院是一个寺院。寺院的供养,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寺院规模越大,寺产越多,说明当地人口集聚程度越高,经济基础越厚实。

南宋宝庆《昌国县志》之《甲乙律院六》记载“保安院,县东北,海中。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建。常住田九十八亩,山一百七十亩”。这座寺院的建寺时间,要略晚于衢山岛上的祖印院,后者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从规模上看,保安院所拥有的“常住田九十八亩、山一百七十亩”,可能分散于各地,但是大部分应该位于兰山岛上,因此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保安院所在的兰山岛,山地面积还是比较大的,绝非今日秀山岛之兰山。

元朝大德《昌国州图志》则记载:“保安寺,在州东北,金塘乡之兰山,汉乾祐二年(949)建,田三顷四亩,地一顷二十亩,山七顷九十四。 ”一顷土地等于一百亩,说明由宋至元,兰山岛的开垦力度加大,保安寺的田产规模也不断增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山岛的人口也在不断集聚。

厉岙坊的设立,则更能说明这个小渔村的繁荣。厉岙坊,这一地名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厉岙,其二是坊。

厉岙,是兰山岛的一个人口聚居点,也就是一个村落。元代时,兰山岛属于昌国州金塘乡管辖。金塘乡的管辖范围还包括金塘岛、长白岛、马目山、册子、秀山、长涂等地。据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当时的金塘乡管辖今岱山区域的古村落有秀山、秀枝、厉岙、长涂等,厉岙就明确记录在内。

坊,指的是酒坊。舟山群岛自古是渔区,岛上村民多以渔盐为业,而渔民长期在海上作业多喜饮酒,消除疲劳,或以驱寒,或以壮胆。宋元时期,舟山各个人口集聚大岛都设有酒坊,宝庆《昌国县志》记载有舟山群岛上的15个酒坊,如岱山岛上的岱山坊、衢山岛上的防海坊、马秦山(今朱家尖)的马秦坊、北界山(今泗礁岛)的北界坊等等。酒坊的开设,需要很多条件,一是要有销售市场,人口集聚较高的大岛才有酒坊。其二,需要充足的原材料和良好的运输条件。酿酒,需要丰富的淡水资源,只有面积较大的岛屿才能保证水源。其三是需要港口停泊条件,因为酿酒的大米、装酒用的酒埕酒瓶可能都需要外运。今岱山县境内,宋元时期设有三个酒坊,分别位于岱山、衢山、兰山,可见兰山岛是当时岱山的三大经济岛屿之一,且以渔业为主,人口集聚规模较大。

宋代,厉岙坊的酒产量也在昌国县名列前茅。南宋《开庆四明续志》卷四《兴复经总制诸酒务坊场》记载了舟山群岛十四个酒坊的月纳酒税数量:

翁山坊,月纳三千一百二十四贯七百三十六文

翁浦坊,月纳五百三十二贯五百一十二文

黄公坊,月纳一百七十七贯五百四文

厉岙坊,月纳七百一十贯一十六文

岑江坊,月纳一千六十五贯二十四文

大芦坊,月纳七百一十贯一十六文

册子坊,月纳二百六十六贯二百五十六文

北界坊,月纳一千一百五十三贯七百七十六文

昆斗坊,月纳一百七十七贯五百四文

岱山坊,月纳六百二十一贯二百六十四文

白泉坊,月纳三百一十贯六百三十二文

马秦坊,月纳三百五十五贯八文

小砂坊,月纳四百八十八贯一百三十六文

防海坊,月纳七百一十贯一十六文

纳税越多,说明酒的产量越高,酒产量越高,说明销售越多、人口集聚程度越高。按照这个统计,厉岙坊的酒产量在十四个酒坊中列第四,仅次于舟山本岛上的翁山坊、岑江坊和泗礁岛的北界坊,和大芦坊(今定海干石览镇附近)、防海坊(位于岱山衢山岛)并列第四,且超过了岱山坊。

从以上史料分析看,兰山岛是宋元时期的岱山三大经济岛之一,当时其人口、经济发展及岛屿面积都可能超过秀山岛。南宋时期的秀山岛,则并无酒坊、规模较大寺院的相关记载。由此可见,古诗中“兰山摇动秀山舞”中的兰山,并非是秀山岛的一个小地名。今日秀山岛上,所谓的小兰山、兰山,都是清康熙以后的事情。

三 明清时期的兰山,是和秀山相对的大长涂山岛

宋元时期的兰山是一个经济大岛,明代兰山和秀山往往并称,合称兰秀山。明代初期,兰山(即大长涂山)依旧是人口集聚的经济大岛,虽有倭寇侵袭,但是兰山、秀山两岛民众拥有“投石”之必杀技,打得倭寇落花流水,此也反映兰、秀两山民风强悍。明朝成化年间,黄润玉等纂《宁波府简要志》云“兰山、秀山在海洋中,前昌国县民居也,其民幼习投石卵伎,遇倭寇即用伎追杀之。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奏徙其民内地”。

《明实录》中还记录了兰、秀两山岛民于洪武元年就在浙东沿海为患情况。洪武元年(1368)五月,“昌国州兰、秀山盗入象山县作乱。县民蒋公直等集乡兵击破之。初,方国珍遁入海岛,亡其所授行枢密院印。兰、秀山民得之,因聚众为盗。至是,入象山县,执县官,劫掠居民”。史料中记载,当时的“兰秀山贼”驾船远侵象山,敢对五千多名官兵的明朝大军发动进攻,可见“山贼”数量之巨。据史学界推测,当时所谓“兰秀山贼”可能有不少人应是方国珍盘踞浙东时期的军事人员,但由此也说明兰山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大岛,拥有足够的资源,适于大量驻岛军民生活。

明代成化年间的《宁波郡志》卷二记载:“兰山,翁洲北,巅崖险峻,巨石巉屼,为众山奇怪。秀山,翁洲西北,状大概,似兰山”。从这一记述来看,兰山的地形“众山奇怪”,有很多山岭且山石险峻,这一记载和大长涂岛非常相似。其次从方位看,兰山位于翁洲(舟山岛)北侧,而秀山位于翁洲西北,由此可见兰山位于秀山的西北侧,即今大长涂岛。

至清代,也有一些志书把兰山视作大长涂山,依旧视作一个独立的大岛。可见,自古以来,兰秀山的“兰山”并非指秀山岛的一座小“兰山”,而特指今大长涂山岛。

清代,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二百九十一《宁波府·山川》记载“岱山,在定海县东北海中,约一潮可到,有鹞子尖,其巅下冈峦秀拔,林樾苍润,时有云雾抹其顶。相近有兰山、秀山,皆可垦田”。该书还是将兰山视作岱山境内的主要大岛,并有耕田可垦,可见这里的兰山还是指大长涂山岛。

清雍正年间的《宁波府志》,在介绍岱山岛礁筊杯礁时,云“筊杯礁,县东北,与兰山相近”。筊杯礁,即今岱山县大交杯山、小交杯礁,从地理位置看,离大长涂岛最近,故云“与兰山相近”,此兰山即指大长涂岛。

四 古地图里的兰山,就是今天的大长涂山

南宋宝庆《昌国县志》中的《昌国县境图》,这是一幅古老的舟山群岛“全家福”图。该图非常明确地标绘出秀山、长涂山、兰山,直观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见图)。

地图中的秀山,位于岱山的东侧,其东侧与长涂山(今小长涂山岛)相望。地图中还记载,长涂山上还有“敲爻”古地名。兰山则在小长涂山岛的东侧。很明显,这个兰山的位置,就相当于今天的大长涂山岛。兰山岛上有厉岙坊、保安院两个古地名。从史料分析,兰山岛曾经是宋元时期的岱山三大经济岛之一,而今天的大长涂山岛,其面积33.278平方公里(据《浙江省岱山县地名志》,1990年12月版),为岱山县第三大岛屿,这也符合宋元时期史料所记载的兰山岛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明代的《宁波府志》也收录一幅《舟山境图》,清晰标绘出秀山、长涂山、兰山的位置,直观说明兰山与长涂山之间的方位关系,即长涂山就是小长涂山岛,而兰山就是今天的大长涂山岛。当然,受到当时地理测绘技术的限制,地图未能准确描绘长涂山与秀山的南北间方位关系,这是一大遗憾,然而秀山、长涂山、兰山三者之间的东西向方位关系,则是一清二楚的。

从古代地图看,南宋史料中记载的兰山岛,就是今天的大长涂山岛。大长涂山岛,自古就是岱山县域的三个经济大岛之一,其历史文化遗存值得好好挖掘,深度挖掘。

(2019年7月3日《舟山日报》第6版)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临城新区海天大道268号 邮政编码:316021 EMAIL:zimc@zimc.cn
浙ICP备0601949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