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海洋旅游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精心组建三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奔赴舟山市定海区马岙村、盘峙岛,普陀区沈家门街道、黄杨尖村,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30余名学生踊跃参与,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时代命题,在实践中探寻真知、磨砺成长。


海洋旅游学院“文润海乡—跟随文化特派员‘寻宝马岙’”暑期实践团,在老师与文化特派员王忠军带领下,于马岙街巷“碑刻寻宝”,了解唐九华墓志铭等文物故事,还意外发现王亨彦碑刻。众人在光霁堂谋划文旅开发。实践团开展 “南腔北调讲马岙”视频拍摄,用方言讲述马岙文化。后续将剪辑视频、举办讲座,持续推广马岙风情。


海洋旅游学院海岛银龄共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分别走访了舟山市马岙村和盘峙村,开展“以城助村”型农村养老项目需求市场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的实际需求与政策导向,为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海洋旅游学院海岛乡村语言景观调研暑期实践团走进舟山乡村,开展“游在乡村,语在田野”活动。队员走访记录乡村标识、挖掘方言文化,为游客讲解语言文化。活动挖掘乡村语言景观价值,维护文化生态,增强学生乡村文化保护意识,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


海洋旅游学院“沈家门渔港新老记忆采集行动”暑期实践团走进沈家门渔港,走访小镇、非遗馆及博物馆,梳理渔港历史变迁。团队采集福建渔民老建筑高清影像,采访竹器店匠人、老建筑后代,全方位采集渔港新老记忆。这些资料将助力学术研究,推动渔港文化传承与保护。
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同学们深入乡村社区,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他们走访调研、实地考察,用脚步探寻乡土;组织活动、宣传推广,以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过程里,学生们有效提升沟通协调、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深刻领悟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这段实践经历满载收获,让同学们坚定信念,未来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持续为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图文/祝丽岚)
一审:管建民
二审:赵怡琦
三审: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