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3日,现代港口贸易学院罗兰、金哲豪、朱诚博老师带队现代港口贸易学院“蓝海遗韵”文化保护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舟山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前期,团队经过一周的深入研讨,确定了第一期研学体验项目,涵盖舟山渔民画、陶艺馆、扎染三个舟山本土非遗项目,本次活动采用“访、学、传、研”四位一体模式,通过舟山非遗大师课堂传授知识技艺,高校学生进行非遗研学传承。



在非遗文化传承研学活动中,大师们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带领同学们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舟山工艺美术学院的渔民画大师张高俊、陶艺专家丁朝夕、桔扎染技艺传承人朱水红现场讲授示范,为同学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海岛非遗文化之旅。在渔民画非遗研学课堂上,团队携手浙江树人大学习思渐悟循迹溯源团,共同探索渔民画创作的独特魅力,画笔在纸上游走,同学们用缤纷色彩勾勒出渔民生活的质朴与豪迈,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同学们的无限创造力;陶艺课堂上,泥土在同学们的手中化身创意载体,通过搓、揉、捏、盘等工序,一件件充满个性的陶艺小作品应运而生,大家在指尖与泥土的亲密接触中,触摸到了千年陶艺的温度;扎染课堂上,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巧妙运用扎、染技法,让平凡的布料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图案,感受传统技艺的神奇与美妙。活动期间,实践团队成员还走进三位大师的个人工作室,近距离观摩非遗创作过程,领略匠心独运的艺术世界。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体会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在心中播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


在拓宽非遗宣传渠道方面,实践团积极策划录制并创作创作非遗短视频、海报等融媒体作品。同时,团队成员还采访了非遗大师,深入了解非遗传承现状与面临的困境,探讨如何培养高校学生成为非遗传承人才,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通过此次调研,团队今后将持续致力于探索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努力打造舟山非遗文化品牌。
此次“蓝海遗韵”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舟山的非遗文化,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学院将继续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非遗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为推动舟山海岛特色非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图文/罗兰)
一审:侯茜
二审:赵怡琦
三审:赵晖